河口乡:“四好农村路”通达幸福深处
2022-08-03 17:12:4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李卿瑶 | 作者:李映澄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9884

桑植融媒8月3日讯(通讯员  李映澄)大暑时节,夏日炎炎,河口乡各村街道却别具一番韵味。公路砍草、清沟、道路清障……一场提升乡村“软实力”、改变乡村风貌的“变革”正在河口乡悄然发生。

“公路通,百业兴;公路畅,百业旺。”7月份以来,河口乡路长办充分调动全体机关干部的热情性,开展“路长制”系列活动,通过路长制,实现路长治,着力营造干净、整洁、文明、有序的乡域环境,保障道路畅通、村民出行安全,建设好、管好、护好、运营好农村路,全面助力乡村振兴。

“实”字当头抓建设,建好“便民路”

乡村振兴,交通先行。在县委、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,河口乡致力于将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成为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点金石,全面推进农村路的建设和改造升级。“路长制”实行后,全乡组织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引导村民代表落实路长制工作12余次,参与党员102人。“路长制”的推行以来,协调各方力量,形成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,做到包路段、包标准、包任务,全乡新增未统计道路51公里,打通乡村振兴“最后一米”,得到群众好评。

“严”字为严格落实,管好“责任路”

“路长制”推行以来,各村纷纷撸起袖子,严格落实“责任清单”。“路长”不是官,而是协调各部门职能与责任的中枢,通过建立“路长制”组织管理体系,明确了路长,意味着“有名”,让农村公路巡、管、护、治有人问、有人管。要把事情办好、办实,还必须让路长制从“有名”走向“有实”,实现“路长治”的目标。

7月以来,气温持续升高,伴随着充足的雨水,万物生长繁盛。在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的利好期,村庄内的杂草也暗暗铆劲生长。为深入推进路长制,持续推进农村美好人居环境建设,各村针对村组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及杂草开展砍青扫障打造“绿色通道”,全乡各村共组织开展砍青扫障227公里,参与人员232人。

在两岔村黄包垭——彭家老路段,两旁的杂草和竹子严重缩小了道路的宽度,阻碍了就近村民出行,排水沟内外都长满了杂草,里面的淤泥也已过半,排水功能大幅度减退。两岔村养护人员纷纷下到沟渠内部,俯身清理堆积物和杂草,并用铁锹挖沟修形,逐渐将排水沟恢复成本来面貌,及时消除影响道路安全畅通的隐患,保证人民群众出行安全,进一步推动我区建设和谐有序、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。

“美”字为共筑乡村振心梦,铺好“幸福路”

铺下的是路,连接的是心,通达的是富。河口乡始终围绕建好“四好农村路”为牵引,加大“四好农村路”工作研究部署,铺就一条条“产业路”“致富路”“幸福路”。在积极推行“路长制”建设工作以来,河口乡沙洲村紧扣“四好”目标,顺势而为,蓄势奋进。河口沙洲村,四面环山,山中有山,大山托着小山。“路长制”推行以来,沙洲村从养在深闺人未识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,一条条新修建的农村公路,宛如一条条巨龙在山水间流动。如今,沙洲村“十八弯”公路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化,“路长制”工作卓有成效。八月,沙洲村“十八弯”公路两旁的“行道花”开得热烈,红橙黄粉白蓝紫,争奇斗艳,在微风中摇曳,让行色匆匆的人们不免心旷神怡。连接的是路,贴近的是心,河口乡加快推进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,努力将交通道路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致富路、民心路、幸福路。

据悉,河口乡道路养护已完成227.8公里,其中,乡道21.8公里、村道公路206公里。河口乡共成立13个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,共召开路长制相关工作会议31余次。

千古百业兴,先行在交通。农村公路不再只是乡村小道,而是越来越美、越走越宽的产业路、振兴路、幸福路。河口乡正着力创新长效体制机制,汇聚基层治理合力,强化履职能力,在工作中抓重点、强弱项、补短板,不断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,加快构建“安全、通达、品质、美观”农村公路发展新格局。


一审:秦福  

二审:杨明  

三审:吴明波

责编:李卿瑶

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时政报道
视听桑植
时政报道

  下载APP